福建三明: “青春萤火学堂”用“微光”点亮成长之路

发布日期:2024-08-24 08:30    点击次数:200

中新网福建新闻8月19日电(郑薇)97场次活动、988人次实践队员、21个基层社区及乡村、23所中小学校及教育中心、8035人次受益儿童....。。一组跳动的数字和许多温暖的故事,让一场以爱为名的教育实践热潮在三明大地奔流涌动。

今年3月,三明团市委和三明学院团委联合启动“青春萤火学堂”教育关爱帮扶专项实践活动。依托三明学院人才培养优势,结合三明市青少年工作实际和发展需求,以“进民族学校服务少数民族学生、进社区街道服务低收入家庭子女、进县区乡村服务留守儿童”三个方向,开展大手拉小手教育关爱帮扶。

从阳春三月到末夏初秋,三明学院学子们用青春信仰和行动,在实践中书写着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知行故事,以萤萤微光助力点亮青少年儿童的成长之路。

上好“基础课”,理想信念领航成长

行拜师礼是每一个“青春萤火学堂”启动仪式上的固定流程。正衣冠、致鞠躬礼、呈敬师帖、行释菜礼、击鼓鸣志、齐诵《朱子家训》,孩子们跟随志愿者完成传统拜师仪式,在尊师敬长、明德立志的良好氛围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实际行动传承美德、发扬传统、弘扬国学。

海峡理工学院志愿者开设传统文化体验课

学堂从建设之初,就强调要将思想引领作为教育关爱帮扶实践的重点内容,通过设置爱国教育课程、传统国学文化课程、红色研学实践等方式,引导青少年培育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传统文化。

海外学院(外国语学院)志愿者带领特校学生参观三明学院校史馆

在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海外学院(外国语学院)小红帽志愿者们为高一培智班的同学们带来的第一课是《谁是最可爱的人》爱国主义教育专题课。进入暑期,他们将课堂搬到了三明学院,带领孩子们参观学校图书馆、校史馆、创新创业园,在大学校园里生动讲述“德育启航”“励志先锋”“青年担当”“行动指南”系列德育课程,引导孩子们明德修身立大志。

参观红色革命文化旧址、开展VR红色文化体验、宣讲三明红色故事....。。志愿者们以特色鲜明、主题突出、形式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课”,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为少年儿童们播下信仰的种子。

防诈骗教育

思想上有引领、安全上有守护,让“基础课”广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与好评。资源与化工学院志愿者们联动地方派出所,以参观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开设反诈骗课堂的形式,提升孩子们的禁毒防诈意识。盛夏来临前夕,建筑工程学院志愿者面向小学生开展水上安全知识宣讲和防溺水宣传。

国家安全主题教育

结合不同群体儿童特性,志愿者们将防电信诈骗、防校园霸凌、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暴力、防性侵以及食品安全等等鲜活的选题搬进课堂,在全面、生动地教育实践中,守护孩子们的生命安全。

创新“特色课”,多彩教育福润童心

“我超级喜欢机器人课堂!那里有好多好多的乐高积木,哥哥姐姐可以拼出各种各样的机器人,还可以让它们动起来呢!”6岁的邓秀松小朋友最期待的,就是到社区参加乐高机器人课。

机电工程学院志愿者在龙岗社区举办夏令营

来自机电工程学院的乐高机器人志愿教学团队学期内每周末常态化前往龙岗社区开展乐高机器人教学活动,并在暑期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夏令营,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探索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志愿者与孩子们共绘一幅画

学堂提出了“1+N”课程育人模式,夯实基础课的同时,明确要求做实“理论宣讲+体能锻炼+心理建设+才艺提升+文化传承”五大重点任务,为教育实践指明了方向。志愿者们结合专业所长、地方特色和儿童的成长需求,认真打磨课程类型和授课方式,形成了一批形式新颖、内容创新、成效显著的特色课程。

教育与音乐学院志愿者开设沙画创作课

在大田县建设镇建乐小学,教育与音乐学院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10余门课程。故事手工课上的角色扮演、汉字文化课上的“活字拓印”、国学书法课上的控笔小游戏、纸盘创意课上的脑洞创作、趣味成语课上的你比我猜、心理健康课上的情绪表演、趣味体育课上的团队接力跑等等,让孩子们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自由想象、充分实践,更在跨学科融合活动中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海峡理工学院“小海豚”志愿服务队将“中国舞狮”“漆扇”“国风书法竹编”等传统技艺带到大田湖美中心小学的美育课堂上,引导孩子们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信息工程学院“春晖反哺家乡,同心筑梦未来”团队在大田、清流两地开展实践活动,志愿者们围绕弘扬“陈景润精神”、探秘趣味奥数、探索智能科技、动手实践等方面,合理设计和优化课程。

“教育的力量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给予爱与希望,让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作为教育关爱帮扶实践活动指导老师,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程功塾深受感触。

成就“实践课”,双向奔赴有爱有为

文化传播学院志愿者开展三基色语言文字推广活动

“青春萤火学堂”的内涵式发展是三明学院推进志愿服务与教育教学双向促进的生动实践。学生们立足学科优势、专业特色,将教育关爱帮扶作为涵养家国情怀的“实践课”、专业技能培养的“试炼场”以及检验学习成果的“公开课”。

2023年12月,三明学院获批第三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文化传播学院师生们整合平台与专业资源,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服务融入到多个“青春萤火学堂”的教学实践中。

“用心吐字、用爱归音,帮助藏娃们讲好普通话。我们要携起手来,用爱滋养洛桑花成长。”“福籽同心爱中华”团队志愿者、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罗灵麟同学在与列东中学西藏班的藏娃们接触后动情说道。“常青藤”支教实践团则扎根宁化县民族学校,以普通话搭建桥梁,传红色故事之音、播蓝色民俗文化、种绿色生态之声,以教育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按照搭平台、树品牌、促共建的工作思路,在三明团市委和三明学院团委的共同努力下,三明学院12个二级学院团组织与三明市各县区20个社区、16所中小学校以及市融媒体中心、康养中心、福利院等单位实现常态化共建,成为校地联动创新“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打造育人共同体的品牌名片。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小海豚”志愿服务队等12支团队入选国家级、省级重点(示范)项目团队名单。

信息工程学院志愿者在城南小学开展青春萤火学堂活动

校地同频共振,奋斗青春与基层实践的双向奔赴绘就了微光亦能耀星河的美丽画卷。小学教育专业魏雪敏同学说:“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人生经验,更多的是孩子们可贵又明亮的笑容。三尺讲台,书写着很多人的执着与梦想,而我们的目的就是播撒一路阳光与希望。”

“我们希望打造出社会赞许、家长放心、儿童喜爱的‘青春萤火学堂’,推进三明市青少年教育关爱服务质量和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有效提升,引领广大青年为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做出青春贡献。”三明学院团委负责人占江平如是说。(完)